|
小碗瀏陽蒸菜,最不浪費的餐飲形式!时间:2021-11-20 作者:源泉【原创】 阅读 小份制是在“反對浪費、厲行節(jié)約”倡導下建議采取的就餐形式,意思是要改變原來大碗大盤的出餐模式,免得就餐之后剩下一大堆造成不必要的浪費。小份制是把大份的菜分成無數(shù)個小份,能夠吃多少就拿多少,個個都能做到光盤,把“光盤行動”進行得更徹底! 小碗菜是小份制的最早踐行者,也是小份制的典型代表。小碗菜,顧名思義,用小碗盛裝菜品,這樣就出品更快捷,每份的價格也更低。碗里可以裝各式各樣的菜品,可以是炒、煎、炸、煮、燉等烹飪形式,可以是川菜、粵菜、湘菜、魯菜、贛菜等各種地方菜系,不受烹飪方法的限制,也不受哪種味道的限制。南鐵集團于2020年在高鐵上推出了小碗菜,就深受旅客的歡迎! 瀏陽蒸菜是小碗菜的最初形式,也是小碗菜的歷史來源,小碗菜的出餐模式采用的就是瀏陽蒸菜的出餐模式。區(qū)別在于瀏陽蒸菜全部采用蒸制工藝,操作簡單更省事,成本更低毛利更高;而小碗菜普遍以炒分小碗,需要廚師,用人更多,成本更高毛利更低,是自選快餐的升級版本。 瀏陽蒸菜已經(jīng)有五百多年的小碗蒸菜傳統(tǒng),由遷徙到瀏陽大圍山的客家人于五百年前創(chuàng)立。他們把客家美食技藝與瀏陽的茶油、豆豉結合,逐步形成了一種極具風味的特色菜系。那時用木甑蒸飯,客家人把調好味的菜品放在木甑的米飯上面,飯熟了菜也就熟了。但木甑的空間大小有限,為了多蒸幾個菜滿足一家子就餐需求,一般會采用小瓷碗或者小瓦缽,這是小碗菜的最初形式! 歷經(jīng)幾十代人的傳承與發(fā)展,蒸菜用小碗成為了瀏陽人的習俗,瀏陽蒸菜成為了瀏陽人的飲食文化,并進入宴席、酒店成為高檔接待的經(jīng)典菜品。小碗瀏陽蒸菜隨著改革開放,逐步進入城市的大街小巷,成為中式快餐的新品類,受到消費者的熱捧。由于蒸菜操作簡單、更省油和調料、更省人工,創(chuàng)業(yè)者和商家競相采用。 客家人是漢族的一支優(yōu)秀民系,為了尋找更好的生存環(huán)境,從秦始皇開始歷經(jīng)了六次大遷徙,形成了“勤儉節(jié)約、艱苦奮斗”的客家精神,小碗蒸菜正符合勤儉節(jié)約的客家傳統(tǒng),所以它才能被流傳下來。哪怕是當今社會,小碗瀏陽蒸菜仍然是最不浪費的餐飲形式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