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陽蒸菜,小碗菜的真正源頭!
小碗菜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中式快餐形式,原來是沒有這種叫法的。由于小碗菜具有出品快捷、選擇多樣、經(jīng)濟實惠等諸多優(yōu)勢,受到消費者的廣泛歡迎,所以近幾年大街小巷出現(xiàn)了很多小碗菜的店鋪,但卻沒有人去深究小碗菜的源頭。
在八十年代初期,湖南瀏陽縣縣城的小巷子里面,就出現(xiàn)了一種以小碗蒸菜為特色的蒸菜館,每個店門口都有疊起的高高的蒸籠,每一層蒸籠里面蒸著六七個菜,下面是一個小小的煤爐。每個顧客進門,老板都會一層層移開蒸籠,讓顧客挑選自己喜歡的菜品,白色的蒸汽繞繞上升,顧客和老板都非常享受這種感覺。
這種小碗蒸菜的形式來源于瀏陽河的發(fā)源地——大圍山的客家人,客家人于五百年前遷徙到這里,發(fā)現(xiàn)當?shù)氐亩刽筒栌头浅C牢,把它們(nèi)谌氲娇图颐朗臣妓囍。那時用木甑蒸飯,把調(diào)好味的菜品放在木甑的米飯上面,飯熟了菜也就熟了。但木甑的空間大小有限,為了多蒸幾個菜滿足一家子的就餐需求,只能采用小瓷碗或者小瓦缽,這就是最早的瀏陽蒸菜。這種習俗一直被客家人保留下來,并影響到整個瀏陽,慢慢就形成了一種地方特色美食。
由于要頻繁地端開蒸籠,展示給顧客的菜品每一層就那么幾個,非常不利于顧客挑選,員工的工作強度也很大,聰明的瀏陽人制作了白鐵皮的出品柜,里面裝上熱水,下面用煤爐加溫。這樣就可以把幾十個菜品一次性地展示給顧客,便于顧客選擇,五顏六色,非常容易產(chǎn)生食欲。后面由于城市限制用煤,就改成了用電加熱管,柜子的材質(zhì)也升級成了不銹鋼。為了提高效率,竹蒸籠也換成了蒸柜,一柜就可以蒸幾百個菜,既美觀效率又高。
設備的更換過程和菜品的出餐模式是通過三十幾年的不斷創(chuàng)新才完成的,體現(xiàn)了瀏陽人的創(chuàng)新精神和民間智慧。在這三十幾年中,不斷地搶占中式快餐的市場份額,越來越多的瀏陽人外出開店,越來越多的外地人加入到瀏陽蒸菜行業(yè)當中來。但瀏陽蒸菜不是那么容易被模仿的,經(jīng)過了幾百年的歷史傳承還是有一定的技術要求的,于是外地人開始以炒代蒸分小碗冒充瀏陽蒸菜,瀏陽人的店對此非常氣憤,覺得有辱自己祖輩的名聲,于是在自己的招牌前面加上“正宗”二字,以此來告訴客人自己的店根正苗紅。
瀏陽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,加大了宣傳推廣力度,并于2011年榮獲“中國蒸菜之鄉(xiāng)”、2012年獲得“中國地理標志集體商標”,還通過央視、衛(wèi)視等媒體詳細解讀瀏陽蒸菜的歷史來源、文化底蘊、制作過程。很多顧客對于瀏陽蒸菜有了真正的了解,以炒分小碗的假蒸菜每天都要面對顧客的各種質(zhì)疑,其中有商家為了避免這種麻煩干脆把招牌改成了“小碗菜”,效仿的越來越多,小碗菜就這樣產(chǎn)生了,其實它的源頭是瀏陽蒸菜!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